文/大同中山區早資中心 社工員 李宗駿
初次看到小任家的資料,對於還沒與這個家接觸的我,讓我對這個家庭產生了許多不同的想像:低收、父親為智能障礙者、社福中心評估後須轉介脆弱家庭方案服務、媽媽對於孩子狀況不認同……等。在當時看到資料的我,心中默默想著勢必是一個需要時間溝通與陪伴的家庭吧!
當開始接觸後,這個家庭的表現有部分應證了我內心的圖像,確實是需要很多時間的陪伴及溝通。雖然媽媽願意配合許多單位的工作人員,但提到小任的照顧時,總有許多不同的想法,而且在教養認知的溝通上,也讓我花了不少時間與媽媽溝通。除了針對教養小任溝通外,也協助剛上幼兒園的小任媒合了相關資源,推動媽媽帶小任完成評估以利了解小任現階段的發展情形。雖然媽媽帶小任去掛號看醫生了,小任也順利上學了,但媽媽還是對於評估安排感到猶豫,上學也常常因為媽媽個人因素,沒有辦法穩定就學。
直到今年再去訪視小任家時,小任不一樣了!小任的能力相比去年進步許多,而且小任開始穩定去上學,媽媽跟學校也配合得非常好。媽媽很開心的跟我分享小任的轉變,也告訴我老師是如何看到小任的成長。更特別的是,媽媽跟我分享了她的內心世界,傾訴是什麼原因讓她在與他人討論事情及配合上產生了困難。雖然能力上還有許多可以進步的空間,但是小任的成長,也帶動了媽媽的成長。小任媽媽對於帶小任安排發展評估還是有個人議題影響,但現在的小任媽媽已經在照顧小任上有更多自信,也讓小任穩定上學持續進步。
孩子是每個家長心中的寶貝,有許多家長面對孩子的早療議題,內心總是有許多的情緒,甚至不太能接受認同。在旁邊的工作人員總是很想趕快推動家長,深怕孩子錯過黃金時期。但每個家長的能力與想法都不同,太過強逼有時反而得不到結果,透過時間與心力慢慢地陪伴,也許不一定是明顯的成長,但只要陪伴與相信,就會看見希望及改變!